运城信息社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商旅生涯、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9-13 14:21:02
wordpress网站定制 https://www.zsxxfx.com
下载新浪财经APP,查看更多资讯和大V观点
华尔街见闻
作者: 朱雪莹
2008年大米出口受限致使价格飙升并产生连锁反应。粮食安全专家:各国不要像当年那般恐慌,就能防止事态恶化。
遥想2008年,极端天气频发致使全球主要“粮仓”倍感压力,另外地区冲突造成能源成本上行,并进一步传导至粮食价格,因此全球粮价出现快速上涨。
聚焦眼下,俄乌冲突之后,全球粮食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不断飙升,已经为粮食保护主义的抬头吹响了前奏。
本月印度宣布禁止小麦出口打响“屯粮”第一枪,随后将限制范围扩大至糖料出口。截止5月中旬全球实施粮食出口禁令的国家共有20个,大大冲击了全球其他地区的粮食安全。
所以当年的一幕会再度上演吗?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各国政府能否从当年危机中吸取教训,那就是“不要恐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防止当下事态继续恶化。
“不要恐慌!”
哈佛大学名誉教授、研究粮食安全数十年的Peter Timmer表示,如果各国能够保持冷静不恐慌,也不开始囤积粮食,那么就能避免危机重演。
当年大米价格飙升致使粮食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在此期间Timmer与亚洲各国政府进行合作并制定政策及应对措施。
Timmer对此指出:
2008年的教训是:不要吓到市场......对大米进口、出口和都要小心控制。
2008年的危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因为它反映出政府是如何通过施加贸易手段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的。
当年大米价格之所以飙升,主要原因就是大米主产国—尤其是印度和越南—由于国内供给短缺、价格上涨而实施限制措施。此举引发其他国家特别是菲律宾的恐慌性购买,随后产生了连锁反应。
目前的大米价格仍远低于2008年水平,但是小麦价格已在3月刷新历史新高。而按照Timmer的观点,大米可用于缓解小麦供给市场的压力。
大米可救小麦危局
Timmer认为,印度和东南亚等国的消费者可以相对轻松地将饮食习惯从小麦转向大米,这样就能为消费市场节约3000万-4000万吨小麦。
Timmer同时强调,虽然此举可能会致使大米价格上涨10%,甚至20%。但是“这不会造成大米危机,是大米市场正在适应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间,每个人都要靠其为生。”
然而,Timmer也指出,在印度宣布“屯粮”之后,越南可能会像2008年一样随之限制大米出口,因为他们或许担心价格飙涨的化肥价格对大米产量的冲击,以及干旱天气对湄公河三角洲农作物的影响。
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一旦东南亚国家也开始限制出口,那么“真正的灾难”将降临在越来越依赖大米进口的非洲地区。
Timmer直言,非洲地区在遭受黑海地区小麦供应中断的冲击之后,已经无法再承受大米危机。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责任编辑:赵思远